渑池史话之六十二: 市场街

市场街主干道两侧门店,以经营服装鞋帽为主,还有开过温州发廊和其它门市。最初,大多是温州人开店摆摊,销售高仿名牌服装。后来渑池当地人自己开店,开了许多服装鞋帽,品牌专卖店。从九十年代开始,到二道街建好,市场街引领着渑池人穿衣戴帽的新潮流。
九十年代市场街门面租金全县最贵,每间店铺一年几万,一间门面卖到三四十万,这不由得让我为自己当初没眼光而后悔不已。市场街建成伊始,三十平米的店铺四千元就能买一间。当年我在城关镇民政上干临时工,领导对我说:小李,给你弄一万元无息贷款,你到市场街买二间门面,做生意得了。我说:谢谢!不用了,我不想欠债也不会做生意。就这样白白错过了一次致富的机会。当然刚开始,市场没兴起来,人们大都坐冷板凳,几年后才热闹非凡。
市场街中间道路上,南边是几家杂货摊,紧挨着卖鞋的,再往北还有几家卖凉皮和小吃的,临近北过街楼则是出售其它生活用品的。整个市场街的生意都与渑池人的吃穿有关,弥漫着生活的烟火味。市场街建成以前,商铺都挤在解放大街,那时别说逢年过节,就是平时赶会,人山人海,摩肩擦背,人人寸步难行,从百货楼到西边县委门口,几百米的路程,没有个把小时,你根本走不出去。市场街开业后,大大缓解了解放大街的人流压力。不过人多时,想穿过市场街,也是举步维艰。原因是路中间设摊位,造成两边店铺门前的路很窄,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。所以后来路中间的摊位被取缔清场了。市场街的商户们,那时经营几年,个个赚得盆满钵满。这里也成了渑池服装经营的黄金地段。随着连接市场街的二道街开通,这里俨然成了渑池城乡人民购物的天堂。
市场街南段,古时是县衙门察院,这一代也叫察院(mai)。解放后,里面小院,做过粮食储备库、渑池招待所、渑池老党校。八三年县上通讯员培训班,我还在这学习过。老党校西侧,开过税局印刷厂,生意当年也很火,厂长和我对方,一个名字,也叫李爱民。税局西边院子,我好友范平伟,和同学杜逸群等几个邻家在院子里住了多年,那时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,这里以后会成为繁华的市场街。当年老党校东边一条路,通向后街。西边还有个院,是著名的代家祠堂。老党校门口西侧,新华书店二门市,好友范平伟家在新华书店西侧,平伟爹摆了多年杂货摊。东侧是老董的连环画摊,影响了几代人。八五年市场街开辟后,这里的一切,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。
随着渑池经济发展,九五年,在仰韶大街东一公里处,政府筹建了渑池市场(新市场),后来会盟路、黄河路、韶州路开通,县城中心北迁,新区周边一座座高层建筑,拔地而起,形成一个个居民小区,商业街、大超市也如雨后春笋,遍布全城。渑池老城,尤其是市场街人流稀少,各家店铺也是生意清淡,门可罗雀,门前不时贴着清仓转让的广告。老城和市场街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,慢慢变成被人们遗忘的角落,留给我这样的好事者用心诉说它们当年繁华的景象……
责编:王晓亮
供稿:李爱民
审核:上 官
编辑:袁 源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